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中原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从传统走向现代——王朝瑞及其隶书艺术语义刍议

2009-04-28 16:21:1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李中原 
A-A+

  内容提要:王朝瑞在毕生的书学研究与书法创作活动中践行自己的艺术信念,不断地实现艺术话语的自我超越,最终创造出了既蕴含丰富传统语素又具强烈现代意味的新型图式。他的“探窥传统”、“开拓自我”、“敢于不敢”的学术品格与创新精神,以及“奇古绝俗、恣肆飘逸、苍秀简远、真率自然”的分隶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研究王朝瑞并解读其书法艺术语义,对当代书坛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王朝瑞;传统;现代;话义;超越
  王朝瑞是当代值得称颂的少数艺术家之一。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在毕生的书学研究与书法创作活动中脚踏实地,自我省思,不断地实现艺术话语的自我超越,最终创造出既蕴含丰富传统语素又具强烈现代意味的新型图式,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文化多元、观念繁乱,人们难于超越自我的今天,研究王朝瑞并解读其书法艺术语义,不无现实意义。
  王朝瑞从传统走向现代,其独特的分隶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至大学毕业(自幼~1965)为基础期
  第二阶段  大学毕业至参加首届国展(1965~1980)为形成期
  第三阶段  首届国展至上世纪末(1980~1999)为成熟期
  第四阶段  本世纪初至谢世(2000~2008)为大成期
  基础期----家学渊源,艺术熏染,启手赵字,扎根汉碑,着力于“取”
  山西省文水县的北白家庄,地处汾河西岸,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古来人杰地灵。1939年12月,王朝瑞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祖辈和父辈皆以私塾和行医为业,同时又特别雅好书画艺术和地方戏曲,一有闲暇,一家人不是写字,就是画画,或是带王朝瑞去看戏。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在王朝瑞幼小的心田里深深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据王朝瑞回忆,孩提时他就在父辈的授意下,盘腿坐在二尺见方的炕桌上写起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仿引。教他写字的是村里分管账务的外乡人白先生。“笔管捉直,中锋用笔;身平腰直,意守丹田”,便是这位白先生的教条。“现在回忆起来,我很感激。因为他使我对书法的热爱加深了,致使书法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1〕
  1952年,王朝瑞就学南庄完小,开始习赵字。赵孟頫“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古人,超入魏、晋”(解缙《春雨杂述》)。其书“结体妍丽,用笔遒劲”(倪瓒《清閟阁集》),无愧隋、唐间人,时人翕然师之。应当说,王朝瑞从赵字入手,走的是“传统”正道。
  1960年,王朝瑞考入山西艺术学院,后又入山西大学修读。这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时期。凡五年,他不仅接受了高等艺术教育正统范式的严格训练,还有幸得到了齐白石嫡传弟子王绍尊等人的悉心指导。其间,临摹了大量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董寿平等大师的原作,并到洪洞广胜寺复制元代壁画。于书法,他从谨饬端严、语素单调的楷书圈里跳了出来,致力于博大精深的汉代碑刻的研究与效法,尤其对《礼器》、《衡方》、《张迁》一路方整雄厚的碑刻,用心至深。作为以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制造礼器,以及吏民颂扬令君之德政为内容的《礼器碑》,以其超凡的气格和审美价值为世人称道。王澍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书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虚多题跋》)“盖此碑之好不在整齐而在变化,不在气势充足而在笔力健举。”(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现存山东泰安岱庙的《衡方碑》点画厚实苍健,蕴藉含敛;结字端严缜密,风姿卓然,给人方整朴茂,古拙雄强的美感。《张迁碑》则以其古雅拙朴、丰茂苍浑的书风,历来被学者奉为圭臬。其点画尽用折法,崚嶒劲练,神情凝聚,雄放之中内蕴含蓄之美。可以说,王朝瑞取法《礼器》、《衡方》、《张迁》三碑,并以此作为自己毕其一生为之追求的书法艺术审美价值取向,是大智之举。无论《礼器》的“瘦劲如铁,变化若龙”,“笔力健举”,还是《衡方》的“方整朴茂,古拙雄强”,“蕴藉含敛”,抑或《张迁》的“古雅拙朴,丰茂苍浑”,“崚嶒劲练”,都已成为王朝瑞独特分隶艺术语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形成期----动乱时代,临池乐偷闲,开拓自我,敢于不敢,着力于“化”
  1965年,王朝瑞大学毕业,分配到太原玻璃厂任美工。次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爆发,王朝瑞便以搞宣传为业。1970年,王朝瑞调入山西省**测绘处,从此又以绘制地图为业。这一时期,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王朝瑞来说,工作、生活都不太稳定,虽为美工,实际干的却与纯粹的书画艺术相去甚远,临池因此也就只好“乐偷闲”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何以“开拓自我”?众所周知,隶书作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较之籀篆易于辨识,书写简便,实践证明是学书入门的最佳书体,但对于自创风格,立宗立派,却是所有书体当中难之又难的。王朝瑞并没有退却,而是拿出了“敢于不敢”的精神气概,顽强地行进在艺术创新的道途中。“只要你对自己和健全的理性的尊重允许你离开伟大的前辈,你就要雄心勃勃地离开他们。在相似地方你与他们相离越远,在优美方面你就会与他们相距越近。你由此上升为一个独创性的作家,成为他们高贵的友亲而非卑微的后裔。”培根这段言简意赅的话语,以及孙其峰先生“传统在你没有掌握之前是上马石,掌握之后就成了绊脚石”的教诲,成了他不囿于陈法,敢于突破前人矩矱的精神食粮。他着力在“化”字上下功夫,最终形成了集《礼器》、《衡方》、《张迁》三碑审美语素之优而又具有独立审美语汇架构的崭新艺术范式,得到了书法界的普遍认同。1979年,他的隶书作品参加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篆刻大赛”获优秀作品奖;次年,又入选“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一时间,王朝瑞在全国声名鹊起,引人瞩目。其后,他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并当选为理事会成员,成为当时书坛为数不多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这里,尤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对于王朝瑞分隶独立审美语汇架构的形成与确立起到不可磨灭作用的还有来自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譬如绘画、游历。
  王朝瑞是位书画兼擅的“两栖”人物,以山水见长。对于不太了解他的人来说,或许以为他是单一的书法家。其实,王朝瑞从一开始就书画兼修,在深研书法的同时,一刻也没放松对绘画的追求。1965年秋天,他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来得及到单位报到,就接到了参加永乐宫壁画修复工作的命令。这是他艺术生涯中意义最为重大、收获最为丰实的一次机遇。永乐宫壁画那磅礴的气势,斑斓的色彩,坚挺的线条,传神的造型,撼天地,泣鬼神,令王朝瑞拜服不已。1973年,因筹办“山西省赴日本壁画展览”,他又被派往山西境内的洪洞广胜寺、五台佛光寺、繁峙岩山寺、高平开化寺、平顺大云院等复制壁画。1974年,为了绘制山西省三十万分之一的立体地貌图,王朝瑞一行带着测量仪器和画具,跋山涉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旅行写生。他因此遍历太行山、五台山、关帝山、芦芽山、恒山、霍山、黄河壶口等三晋名山大川,得画稿无数。
潘伯鹰说:“书家以其全生命的全副生活皆熔冶于书法之中,因之托赖了他所专精的书法,建立了他的不朽生命。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只在他所感到的一切物象,在此或在彼,今天或明天,都可能被‘触电’而转移到笔画上去,书家积功力之久,一旦悟到这步程度,他的书法必然突变到另一升华的境界。”(《中国书法简论》)无可否认,这些经历对王朝瑞的艺术人生产生着深远影响,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绘画语言,以及到大自然当中体察到的大千之美,都对王朝瑞分隶艺术语言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成熟期----回归队伍,视野大开,语言丰实,图式成熟,着力于“融”
  1984年,王朝瑞调入山西人民出版社工作,任美编室副主任。1994年,王朝瑞受山西省委组织部指派,出任山西画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他把这戏称为“回归队伍”。然而,对于“挂职”的王朝瑞来说,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研究与创作中去,冗繁的编辑与行政工作,以及随着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各种应酬占用了他大量时间,临池依然“乐偷闲”。但也就在这一时期,凭借出版和画院工作之便,他有机会接触到了林散之、沙孟海、启功、孙其峰、王学仲、孙克纲等一批当代书画界大师级人物及其作品,视野更加开阔。众所周知,80年代是我国经过长期思想、文化、经济禁锢之后,拨乱反正,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的初始时期。一时间,良莠交融的各种文艺思潮风起云涌,尤其是贴有“先锋”、“前卫”、“现代”标签的各种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最大限度地冲刷着国人的头脑,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棵大树风雨飘摇。’85思潮的浪潮,导致诸多国人的民族文化自尊心缺失,一批传统文化底蕴肤浅的艺术家在“解构”与“重建”的呐喊声中彷徨。然而,作为从小接承家学渊源,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王朝瑞,在这样的风口浪尖,却显得异样镇定。因为他深信中华传统文化这棵大树永不倒。尤其同这批大师接触和对他们人生与艺术成就进行系统研究之后,他的信念更加坚定。因此,这一时期,王朝瑞不急不躁,稳扎稳打,践行自己的艺术信念,决心从传统中创出一条新路。他不断整固自己的艺术语言,深化作品内涵,风格因之日趋成熟。其分隶作品笔法精到、意境幽远、气象清朗、五美备至,艺术语义表现为“淳古、清雅、奇崛”的审美特征。其创作于甲戌(1994)的《时御天风跨鸾凤  或入碧海挚(掣)鲸鱼》(纸本,高35cm,宽138cm)横披,笔法干净、利落,无论起、收还是中过,没有丝毫悖法处。结字或大或小,或方或扁;画之多者其画细健而体态和匀,画之寡者其画粗壮而体态敦实;乍看似与《礼器》、《衡方》、《张迁》、《乙瑛》、《史晨》诸碑合,却一字也找不出原型,已是熔化了的自家面目,且奇险、崚嶒为其所不及,尤其“时、天、风、跨、凤、碧”等字,给人一种百折不挠的倔强感,耐人寻味。章法尤有独到之处。此联为康有为所撰,豪气冲天,壮怀激荡,感人肺腑。按照一般惯例,如此雄壮的词句,应当用结字宽博宏放与排布缜密盈实的书风来表达。可是他一反常态,不仅按例拉开了上下字之间的距离,更拉开了横行字、字之间的距离,使画面顿生清和之气而致深远意境。这空灵的画面,仿佛就是那广阔无垠的蓝天碧海,给勇猛者以驰骋的空间。东坡先生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东坡集》)观历代法书,无不五美俱全,但观今人之书,多伤残不能全美,或骨多而少血肉,或肉盛而乏神气。而王朝瑞的这件横披,却笔遒力健,血肉相生,各得其所,那俊爽的线条、倔强的字势,极富神采。
  作于乙亥(1995)、入选第六届国展的《疏钟天竺晓  一雁海门秋》对联,在处理各种变化关系上,已达到很高的境界,无论点画安置、裹束排布,还是墨色之浓淡燥润、线条之粗细短长,都可谓尽善尽美。尤其在处理“带钩撇”这一带有歧义的笔画时,更让人折服:上联“晓”和下联“门”皆做“减钩式”,而上联“疏、钟、天”和下联“雁、秋”诸字的钩各不相同,避免了同性语素在艺术表达上的雷同感。
  大成期----卸职身轻,闭门自省;全心为艺,超越自我,着力于“破”
  1999年,年届六旬的王朝瑞从山西画院院长的职务上退下来,少了干扰,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省思一些问题。一方面,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书坛大势,寻绎当代书家的审美心结与心理动因,勘察成败原因,理清思路,辨明方向,为其所用。从这个角度出发,他认为当下三种人不可取:一类思想僵化,顽守己法,具有明显的排异性,虽有定力、功力,但艺术不再新变;一类虽思想活跃,富于想象,有强烈的表现欲,但心浮气躁,求名心切,由于缺乏定力、功力,最终少有收获;一类思想前卫,“与时俱进”,专玩“市场经济”,既无功力,又少德性,作品气格低俗,自然无所成。
  一方面,王朝瑞直面自己,从心态、意识、技艺、境界诸方面认真考量。通过反省人生,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他认为,艺术家要想高标独立,不只在技艺,尤在意识。他特别强调“以德立艺”,强调人的心性品质对书法艺术创作的影响。的确,书法创作是一种受书家心志意向驱动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书家的内心情感、人格修养凭借那一挥而就的“涂抹”所生发的物化形态而被映现出来。因而可以说,一件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书法家内心世界的各种情感信息。王朝瑞胸次豁达,心性静和,为人真率,任何一个与之接触的人无不为其所感而生敬仰之情。正因如此,当我们解读王朝瑞分隶艺术语义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字苍而不燥、润而不柔、凌厉而不庸怪,率意而不失精到,风神独具,一派正气。
  通过对创作的反思,王朝瑞发现自己也有结壳之嫌。然而可喜的是,他虽年逾花甲,思想却并不僵化。经过慎思,他决定着力于“破”,挑战原有范式。通过判研古今书家的隶书求新之路,他发现不外有九:一、从东汉碑版中求变通。二、从秦汉简牍中求变通。三、从六朝隶楷碑版中求变通。四、从清隶中求变通。五、从东汉分隶与秦汉简牍的融合中求变通。六、从汉分与篆籀的融合中求变通。七、从汉分与魏碑的融合中求变通。八、从汉隶与清隶的融合中求变通。九、从汉分与行书的融合中求变通。王朝瑞认为,长期以来自己走的实际仅只一条路。尽管是融多家汉碑而形成的新体,但由于风格成型较早,成熟期“稳”得相对较长,无论读者还是自己,都有些“审美疲劳”了。因此,他决定对已有语汇进行梳理,深挖并吸收新的积极的传统语言。于是,简牍之“古趣”、清隶之“逸气”跃然纸上。尤其对《石门颂》之类汉碑本体语义和对六朝碑版表现语义的解读和取法,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石门颂》笔道瘦劲圆浑,结字舒散宽博,既蕴篆籀古穆遗韵,亦含简牍飘逸神采,给人以“高浑、疏秀、奔放”的艺术享受。可以说,取法《石门颂》,为王朝瑞的作品增添了不少活脱、散逸、舒博的美学意蕴;而六朝碑版“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2〕的美学语素,则为王朝瑞晚年的隶分注入了强烈的生命力和深刻的艺术内涵。
  朱和羹《临池心解》:“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表象上看,王朝瑞温文儒雅,性情平和,且退休后身体多舛,但每作书,则神情聚注,激情澎湃,一气贯成,手中之毛颖随着心灵的律动乖巧的在宣纸上翻翩起舞,其迹化生出的包容不同审美语素的线形与墨象,神化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精神团结”,神采飞动,令人陶醉。他书写的速度虽快,但线质涩而不滑;他的用笔变化诡谲,不独中锋,但线质劲健俊朗,不薄不浮。他还明显加大了“尖笔”的使用频率,字势向左右扩张,逆锋趯出的带钩撇和带波挑的主画更加率意而又富于变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丰富了以往审美话语的表现力,使其个性更加张扬。
  应当说,大成期是王朝瑞艺术生涯的全盛期。思想意念的升华,为深化作品意境与气格给予了良好的补益;敢于突破旧我,令作品审美表现语言更加丰实;加之长期以来师法造化、以画入书为作品注入的现代语境元素等等,使其晚年的书风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态势,以一种极具个性特征、富于强烈现代意味的审美范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同先期的审美语义相比,显得更加奇古绝俗、恣肆飘逸、苍秀简远、真率自然,富于情致;结字方古之中更富倔强之气,严整之中尤现险峻之态;部件之间,或欹侧或端正,或朝揖或挪让,或参差或排叠,变化万端,不可揣摩。
  总之,王朝瑞以其独立的人格与“窥探传统”、“开拓自我”、“敢于不敢”的学术品格与创新精神,谱写了一曲完美实现人生价值的乐章。他不仅只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树立起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碑。他把神识带去西方极乐净土,把美留给了人间,他的艺术生命永存!
注释:
1.参见《山西画院通讯》             
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p826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10
             (此文发表于《中国书法》)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中原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