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中原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恪勤在朝夕 怀抱观古今——李中原先生艺术观浅说

2015-04-10 15:43:53 来源:《书法报》作者:吴师军
A-A+

  李中原 (1959~2014年)字穮一,号三真堂主人。祖籍湖北公安。生前曾任《中国书法》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国防科技大学美育室主任,深圳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著有《隶学概论》《中国书法史》《青少年书法入门——楷书新编》《书用汉字字辨》《李中原黄金分割习字丛帖》(10册)等。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研究》《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画世界》《深圳大学报》《书画艺术》《书法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关于“黄金分割美学法则广泛存在于汉字各种字体(书体)内外结构的多种比例关系中”的科研成果,解决了书法教育“结构教学”中的重要技术难题,获国家6项专利。其艺术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被《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发明家辞典》《中国历代书法家辞典》等20多部专业工具书介绍。

  

  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

  ——李中原先生艺术观浅说

  吴师军

  作为在深圳与中原先生走动频密为数不多的至友,在他仙逝后的很长一段时日里,我成天恍惚,抑郁之情久久难以释怀。累了、闷了,我便摩挲他的作品,赏读他的文论,渐渐地由远及近,他的胸怀、睿智、独见,他的音容笑貌,潮水般向我涌来。顿时,他的身影鲜活地膨胀在我的眼前,一如往常,把盏相对,或轻声慢语、或开怀朗笑、或沉思不语、或争执、或拍案,或泼墨挥毫,率性驰笔,及至满纸精彩,舞之蹈之,大呼精妙……其情其态,无以言表。

  作为美术科班出身的高材生、早年便在书坛已露峥嵘、在《中国书法》杂志执掌近两年、身为书法教授的李中原先生,在近年的展会及媒体上鲜见他的大作,寂静得不知所踪。不知者,谓“孤傲”;不识者,曰“怪癖”;庸俗者,称“傻帽”;慧眼人,叹扼腕。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年一度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大学分会场,中原先生的作品总是置放在显要的位置,大如通天的条屏,小若盈掌的尺牍,总能吸引如云观者,远观近察,盘桓良久,不忍离去;中原先生辞世后,雅昌艺术网为他做了纪念专题,点击率暴增,管理员惊呼少见!

  他绘制的丈二高十几米长的《神农架奇观》《沂蒙烟云》《古苍四屏》等形神兼备、神韵超逸、个性独特的通景图,叫人叹为观止;他胸罗万象、尽情挥写的三百多本山水长卷,那才情、那数量,堪与古人比肩;中堂、条幅、斗方、扇面……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抱朴进道通禅之山水情难尽,守真事佛明心之人物意未平。他画了这么多,还想画,他没画完。

  他集百家之长而形成自家风貌的隶书,独步当今书坛;他的草书,无论章草、行草、大草,或沉雄豪迈,或华滋飘逸,或巧拙互见,或古雅脱尘……犹有神助,变化莫测;他的篆书,笔法精到而富情感,结构奇崛而合古制,墨法随性而不狂野,章法多变而显和合。他遍临名碑法帖,形神兼备,尽其所用;看他创作,无需千锤百炼,秉笔直书,立成上品。他还有很多碑帖要临,还有名篇未书,他没写够。

  李中原 篆刻

  在他去世前的三个多月,他一口气刻制了400多方印,据他夫人说还磨掉了不满意的100多方,即便是石匠弄斧,其功其力也令人咋舌,更何况件件出彩、方方佳作!

  他依据其“黄金分割习字法”专利成果穷年累月编撰出版了10套习字范帖丛书,让那些从未拿过毛笔的本科生和略通笔墨的研究生快速得以提升,短期成为书法高手;他先后出版了《楷书新编》《隶学概论》《李中原作品集》,发表了诸如《简论虚谷绘画的特色》《书法艺术审美散论》等多篇论文及书评。

  李中原先生辞世后的一日清晨,我无意中翻出他赠送给我书为“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的隶书作品,赏读琢磨再三,我似乎领悟到破解中原先生为何取得如此高艺术成就的密码了!那便是“恪勤”和“怀抱”。

  一、恪勤

  中原先生的勤恳超乎常人,且有别于他人。他的“勤”,不是挖山担石的莽夫之勤,而是智慧学人的高明之举。

  除却教学、外出写生看展,中原先生大部分时间都猫在深圳大学“3号艺栈”的工作室。我时不时地到中原先生的工作室拜访请益,常常看到他端坐案前埋首典籍专注研读,间或闭目定神沉思,或批或注或摘录,也利用现代化手段在电脑上搜索、查询、研究、分析、整理,以便随时取用;他尽一切可能遍搜古今碑版图册,心摹手追,法其形穷其理,追其韵畅其神,取舍有度;一旦情动兴起,他便展纸挥毫,忘我地遣墨驰笔,如入无人之境。

  李中原 国画山水

  “风神籍写生”(关山月语),这是中原先生艺术创作的活水源头。他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面游历采风,每到一处并不急于心摹笔追,而是观赏、品味和领悟,尽管偶有对景写生,但主要是体悟现场的感受,注重的是当地风物的气格和神韵,他用这种独特的采风写生方式,近乎疯狂地在行走中品悟了雪域珠峰、峻拔黄山、奇秀张家界、苍茫神农架、浑朴沂蒙山、莽莽秦岭、广袤黄土塬……

  常言道“勤能补拙”。天资聪慧,且有抱负、有思想、有激情、有担当,经年累月、朝夕“恪勤”的中原先生,将会创造出何等的辉煌艺术?“天道酬勤”应该是恒久不变的天理。

  上接第18版)

  二、怀抱

  “怀抱观古今”典出谢灵运的《斋中读书诗》,有着多种含义,中原先生无疑是深谙其中三昧的,终其一生,欲立君子之德,广君子之志,行君子之为,治君子之学。守真循道,甘于生前寂寞;熔古铸今,善于取精用弘;壮怀养气,志于内心强大;独辟蹊径,勇于筚路蓝缕,克己奉艺,矢志不渝。

  关于李中原先生的“君子怀抱”,略作如下分析:

  (一)志于“无我” 力求脱俗

  在中原先生所刻制的篆刻作品中,有多达七枚印文同为“无我”但形制不同、异彩纷呈的印章,想必他是深悟文中真意且一直践行的。他在为学从艺的历练修为中,怀抱君子之志,力求去“小我”存“大我”,求“无我”成“真我”,以臻化境。真心创作,率性而为,既不媚俗,也不媚雅。清心寡欲,淡泊明志,无“小我”之追名逐利,“真我”毕现,神品妙作何愁不成?宛若张旭痛饮后无视权贵的“脱帽露顶王公前”(杜甫《饮中八仙》)之举,只要真我精神在场,才可能有冠绝古今的艺术高度!诚如当代艺术评论家李永忠先生所言:“李中原先生几乎所有的创作状态都近似于张旭酒后的境界,无所羁绊,如处八荒之极;没有目的,早除五蕴之困。解除了‘小我的执着’,留下了虚空之境。中原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王国里挥洒笔墨,创作了难以数计的超凡之作。”

  斋号为三真堂堂主的李中原先生,所强调的“三真”是:做真正的人、做真正的学问和做真正的艺术。他“求真”之道和“践真”之为,暗合了先哲李贽的《童心说》:“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在精神缺失、物欲泛化的当下,中原先生特立独行,执拗地怀抱一颗真心,志于“无我”,力塑“真我”,他的为人、他的治学、他的艺术才得以超尘脱俗,直达“素以为绚”的至境。

  (二)耽于孤往 静观融通

  李中原先生秉持“君子怀抱”,潜心学问艺事,无暇也无心耗费时间强应酬、广交际。常被不甚了了的圈中同仁说成是“孤傲”、“怪癖”、“清寒”、“寡味”之人。其实不然。

  当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先生,专事学问不懂俗礼,因言行不合时流而被诟病。他却说:“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

  好一个“孤往精神”!

  中原先生未必知晓熊十力的“孤往精神”,但是他的做派和行为,却将“孤往精神”践行得淋漓尽致。

  耽于“孤往”,踽踽独行中,中原先生静观到皇皇典籍中的谨严与堂奥,体悟到山川风物的韵致和气魄;耽于“孤往”,嘈杂尘世里,中原先生通晓“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道德经》之第八十一章)之理。

  (三)智于取舍 与古为新

  诗为心声,书为心律,画为心象。我心非他心,归根结底得有一颗自己的“道心”,发我之独见,立我之个性。中原先生多次引述培根的一段话来说明个性的价值:“只要你对自然和健全的理性的尊重允许你离开伟大的前辈,你就要雄心勃勃地离开他们。在相似的地方你与他们相离越远,在优美方面你就会与他们相距越近。你由此上升为一个独创性的作家,成为他们高贵的友亲而非卑微的后裔。”写作如此,书画亦然。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语出苏东坡《稼说送张琥》)、“取精用弘”(《左传·昭公七年》)之道,中原先生可谓是法理悟透了、功课做足了。遍览书画名作,精研笔墨,他提出了“书画同源”的新说;胎息黄宾虹的水墨山水,以书入画,积墨厚实,却力避黄氏山水南北不分、众图相类的流弊。诚如聂雄前先生所言:“中原的山水,追求苍浑华滋的大美画风,同中国画界时下的制作风气相比,有着40余年书法功力的他坚持‘书画同源’,推崇‘写’的画旨,恣性任情,自由挥洒;同时下强调‘写’的新文人画风相比,他更执着‘法’的追求,虽恣情任性,却笔笔着意,一如其书法,起、收及过笔之挥运使转,皆具法度,经得起推敲。中国山水画竖画三寸,能尽千仞之高;横墨数尺,能体百里之迥。以一管笔拟太虚之体,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笔墨融汇了多少古代大师的心血。从中原的山水画中,我真的看到了历代大师们不死的生命之流,更看到了中原自己不息的生命创造。”另外,中原先生还研究多种传统的习字宫格,去繁废简,创制出符合黄金分割律的“五分格”,被启功先生赞为“这将带来书法教育领域的一场新革命”。

                      李中原 行书投簪条幅      李中原 国画山水

  综观中原先生书画印的精品力作,他在传统的“纵线”和现代的“横线”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耸起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高峰,称得上“清风高节强其骨,淡墨浓烟写古心”,“追摹古人得真趣,别出新意成一家”。高明的他,“抗心希古,任其所尚”(三国·魏·嵇康《幽愤》),师古不泥,学古维新,其案例和手段,难以尽述。

  面对中原先生“窈冥而不知其所如”(唐张怀瓘《书断》)且饱含生命激情的一件件各具精妙的作品,出神入化般近乎“释智遗形,超鸿蒙,混希夷”(刘熙载《书概》),不知何来,亦不知所踪,我试图破解其“成因密码”,也许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抑或妄想。

  2013年8月,知名画家李世南先生与朋友一道来到中原先生的工作室赏读他的作品,世南先生惊呼:“没想到深圳居然还有如此大家。”并反复说:“中原你一定要去北京。有我能帮到的,你说话!”

  同年十一月上旬,知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观看中原先生的书画作品后,怎么也不相信这些作品是出自他这位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的“科班生”之手。鲁湘先生说:“当今科班出身的书画家的作品,多是落入窠臼、趋向雷同、近乎程式化的翻刻。而你的作品表现形式独特、个性风格突显,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其神采和韵致着实让人感动!如果不见到你本人,光看作品,其中透出的老辣、率性和超逸,我还以为是耄耋之年的老者所作呢!”

  中原先生,多年来,你和你的作品羞藏深闺少人识;现如今,书斋彩墨香自远,终有高人乐相知。

  生前,你思接千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与古今高士对话;身后,你的作品精美绝伦、熠熠生辉,一出斗室,它们会飞。

  你的作品要走出画室,你说去哪儿呢?走出深圳,去北京、去上海?还是去巴黎、去伦敦、去纽约?

  依我看,哪里也别去,直接让它们走进艺术史册吧!

  逝者已矣,是为不幸;生者如斯,情何以堪!中原先生的生理寿命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五年,但是,他的艺术生命则十以倍之,他那巨量的足以啸傲古今的大作或可言说。

  就此打住,我再狂语,中原先生会托梦斥我、责我的。

  书法报书画天地第12期 2015年3月31日专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中原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