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中原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逝者】怀念李中原先生:书画同源的实践者

2015-03-09 17:40:27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何妍婷
A-A+

艺术家李中原

  导言:1959年出生的李中原先生,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除了艺术家的身份外,也是一位传道授业的老师。他提出了适用于书法教育的“黄金分割理论”,并获得六项国家专利。作为深圳大学书法研究所的创办人,位于3号艺栈的研究所既是他的工作室,也是他教授学生的场所。在工作室里,悬挂墙上的大尺幅画作和书法作品,似乎在向我们讲述李中原先生生前的故事;摆置于书桌和各个角落的各种奇石,也在无声地述说他的行走旅途……

  斋号为“三真堂”堂主的李中原先生,所强调的“三真”是做真正的人、做真正的学问和做真正的艺术,而在他生前的时光中,也一直以此作为人生之道……2014年3月9日,李中原先生不幸去世。在李中原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雅昌艺术网记者通过对李中原先生亲友及学生的采访,再次回顾李中原先生的人格修养、艺术造诣及艺术成就。

 李中原  《雨歇》  书法  180x97cm  2012

 李中原  《雨歇》(局部)  书法  180x97cm  2012

  书画同源

  李中原先生在书法上的造诣可谓影响深远,楷、行、草、隶、篆皆擅,尤以行、草、隶见长。“中原在书法艺术中以行、草见长,篆、隶、楷亦无一不精。其行、草动中求静,笔法古厚;隶、楷静中求动,笔法遒劲。正是因为坚持‘深入传统,全面发展’的自我期许,上下求索,他的行、草融汇篆、分笔法,得以圆浑苍健,内蕴古气;作籀篆、分、真融汇行草笔法,得以跌宕俊朗,外显逸气。手艺人特有的切磋之心琢磨之意,使他想都不想把自己的个性凌驾在古代大师们的头上,而以对古代大师的全面融会贯通造就了自己的鲜明个性。刘熙载《艺概》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用在中原身上,恰如其分。”在《民族风格 大家气象——送别李中原先生》一文中,深圳女报杂志社社长聂雄前写道。

  对书法是深切体悟,也被李中原先生带入到绘画创作中,随着书法风格的转变,他的画作也随之变化,这是李中原先生对于“书画同源”的理念的实践,作为有着40余年书法创作的李中原先生强调“画法即书法所在”,且贵在笔墨。“有了书法这个基础,其技术层面的其他问题(章法、造型等)自然迎刃而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赖以续延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是诸如米芾、倪瓒、赵孟頫、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等历朝名家用其毕生之艺术劳动所共同筑就的成功之道。‘书法即画法’,可谓‘书画同源’之正解,是中国传统画学理论学理的内核之内核。忽视了这一点,无异忽视了中国绘画的全部。”这是李中原先生在《漫谈“书画同源”》一文中对“书画同源”的解读。

李中原  《武陵秀色六条屏》  条屏/纸本  252X42cm  2007

李中原  《武陵秀色六条屏》(局部)  条屏/纸本  252X42cm  2007

  “中原的绘画擅长山水,追求苍浑华滋的大美画风,同中国画界时下的制作风气相比,有着40余年书法功力的他坚持‘书画同源’,推崇‘写’的画旨,恣性任情,自由挥洒;同时下强调‘写’的新文人画风相比,他更执著‘法’的追求,虽恣情任性,却笔笔着意,一如其书法,起、收及过笔之挥运使转,皆具法度,经得起推敲。中国山水画竖画三寸,能尽千仞之高;横墨数尺,能体百里之迥。以一管笔拟太虚之体,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笔墨融汇了多少古代大师的心血。从中原的山水画中,我真的看到了历代大师们不死的生命之流,更看到了中原自己不息的生命创造。”聂雄前在追悼李中原先生的文章中写道。

  在李中原先生的工作室中,大尺幅的多屏画作占满墙壁,“李老师在创作的时候,都是把纸张一字铺开占满整面墙,一个系列的多幅作品同时创作。他画得很流畅,尽管是同时创作,但不是每幅作品都是同一模式,而是在大美的框架下,追求不同的风格。”作为军人出身的李中原先生喜欢挑战及执着,近年的作品中,尺幅大,画面饱满,意趣盎然,在他看来,绘画的两个阶段最难,一是积墨到不能再画,一是减到不能再减。这两者李中原先生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李中原  《开阁怀远隶书》  长联  234cmx52cmx2

李中原  《开阁怀远隶书》(局部)  长联  234cmx52cmx2

  书法的黄金规律

  “这将带来书法教育领域的一场新革命!”这是启功先生对李中原先生提出的“黄金分割理论”概念的评价。这一理论获得了书法界学术权威们的认可与褒奖。在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的刘守安教授看来,“此种习字法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科学、系统、实用,避免了以往习字格的缺憾,是值得推广的书法教学经验与方法。”

  对于发现汉字结构比例关系中存在黄金分割的规律,李中原先生曾表示“纯属偶然”。当时,正在国防科技大学任职的李中原先生,在编写教材“临摹”一章时,便开始对习字宫格进行专门研究。“唐人重法,始创九宫格,并于九大格之中再添九小格,实际为九九八十一格(即九分格)。到了清代,有一个叫蒋骥的人,觉得唐九宫过繁,遂省去五大格,留四大格,实际为四九三十六格(即六分格)。后来人们还是觉得繁,干脆省去了大格中的小格,那就是我们现行通用的‘田字格’(即二分格);将唐九宫省去每大格中的小格,得到现行的‘九宫格’(即三分格);将‘田字格’画上两条对角的斜线,得到现行的‘米字格’。但是,我的研究发现:这几种格子,由于格线太少,根本框不住字,初学的人还是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感悟字之结构部件之间和点画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时,我脑子里出现一个闪念:我们在大学里学过《艺术概论》,里面有关于‘形式美法则’一章,其中‘比例’一节就谈到‘黄金分割’,说世界万事万物,只要是美的东西,其结构多包含其比例关系。于是我想,倘使我国汉字的结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依据黄金分割研制出一种格子,把字框进去,字的黄金分割关系就会显露出来。这样一来,初学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范字的结构比例关系,而且还讲得清为什么要这么写的道理,传统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模糊审美理论就会因此成为过去。”李中原先生一边想着,一边拿尺子对各种不同书体的传统帖子中的范字进行测量运算,结果令他喜出望外,除狂草外,各种书体的绝大多数汉字外部之高宽和内部部件间的结构比例关系都符合黄金分割,许多的字甚至包含多层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于是,他根据美术学上“3∶5” 、“5∶3”、“2∶3”、“3∶2”的黄金分割比,研制出了现行的“黄金分割习字格”,又叫“五分格”,范字框进去后,其内外结构比例关系显露无遗。

  “我的这一科研成果,解决了书法基础教育‘笔法、结构、章法’三个问题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结构教学’的学术难题。”李中原先生曾说道,“黄金分割理论”被运用于书法教育,并获得6项国家专利。

 

写生册页1

李中原先生带研究生深圳东部写生现场

  军人气魄

  李中原先生的身上,有着军人的气质,他一直以军人的作风要求自己,这与他毕业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工作不无关系,当时的他担任美育室主任、湖南省高教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96年4月,李中原先生调至深圳大学工作,成立深圳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后任《中国书法》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并出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其书画作品参展、获奖、发表、刊石、收藏计700余件次。《中国书法》、《文艺研究》等国家权威学术期刊都曾对李中原先生作专题介绍。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李中原先生为矗立在罗湖桥头的巨型纪念碑题写碑名、碑文,意义深远。

  “李老师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面跑,主要是观看和领悟,尽管偶有写生,但主要是他到现场感受,他注重的是地方的神韵。我们跟着他一起去写生,如果我们跑了十公里,他就跑了二十公里。因为当我们在路边休息的时候,他就独自跑到小沟小壑里走走看看。在三年前,李老师和我第二次去了陕西,呆了四十多天,跑遍了陕北的山山水水。还记得,每每黎明时分,我们带上水和简单的干粮出发,晚上披着夜色回到住地。2013年11月中旬,李老师为作一幅漫山红叶秋景的巨作,和我再次奔赴陕西,不料采风途中不幸染病。”回忆起这些情景,李夫人仍历历在目。

  不喜欢应酬的李中原先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创作的路上和教室的课台上……他的上课方式也让学生受益匪浅,每到他上课,学生们自觉地为他摆放好画台,在给学生指导之余,李中原先生也在自己的画台上开始创作。这样类似于师徒教授的方式,让学生们大开眼界,获益良多。“在课堂上画画,他大都是画册页长卷,画一面折一面,所以学生们很多时候不知道他画的什么,回到工作室,打开之后,格调高雅、情趣盎然的画面跃然纸上,大家都很震惊。看他作画,从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开始画,有时候从左到右,有时候从右往左,有时候从中间开始,有时候从两边开始。李老师作画从无小稿,就跟书法一样。”

 

李中原  《耕养》  篆刻

  来自学生的怀念:

  黄小龙

  恩师离开我们已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里,我常常缅怀着,常常想起老师对我的关怀。

  老师离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打开雅昌艺术网、新浪收藏频道等老师的主页,因为我的心并不坚强,害怕看到那些熟悉的照片和熟悉的作品。后来师母也谈及她不敢整理家中老师留下的墨迹,我一下子明白了。一个善良正直、生活简朴、对艺术近乎痴狂、对学生尽心尽责的人,在不该离去的时候离去,这让我无限悲痛,无限怀念。

  再次看到老师的山水画,就会想起老师生前病重仍然嚷着要去看山川、看大海。他对艺术的痴狂、对生活的热爱,如同孩儿一般,始终心存一片天籁。记得老师生前说过,他的山水画追求以书入画,用书法的线条来塑造画面,造境方面追求荒野的气息。看老师生前在深圳东部写生的一批山水画作品,一丘一壑之经营,一花一草之渲染,正是这个理念的最好印证。

  老师生前对于艺术、生活,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每次翻开画册,便有两个声音在我耳边萦绕,一是对传统的重视,二是对求新的追求。老师每次教导我们学习书法及中国画要学习借鉴传统艺术,但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找自我和突破,不能一味拟古,也不能一味地为求新而求新。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的画作能引起观者进入中国传统、继承、现代等层面的深邃思考,既传统又现代。也因此他的艺术才走向高峰。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记住他教给我们的艺术思想,艺术追求。为其艺术精神有所继承、有所弘扬,恩师在天之灵,也会有所慰藉。

  陈金洁

  07年我在深圳大学美术系读书,那时上大二有一门书法基础课是李中原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次见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和蔼又严厉,慈祥的面容里充满着对学生的关爱,严厉在于对学生做人与学习的要求。

  那个时候只知道是他的课永远都会出现在课堂上,从不缺席。总在一旁看着我们,写的好会表扬鼓励,写的不好就亲手示范。话并不多,但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会围绕着问题来谈,慢慢引导我们对书法产生兴趣,最后能启发大家自觉的深入去学习。

 

写生册页3

  华国锋

  我毕业了,成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在我教学中,我常常想起我尊敬的李老师,他教会我怎么去学习,也让我学会怎么去教学生。虽然老师走了,但他的点点滴滴我永远不会忘记。

  大三那年,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去他的工作室。在老师的工作室里,老师和师母都很开心的和我们聊天,还让我们看他们去写生的照片和在路上捡的石头,石头还真是千奇百怪,有色彩丰富的,奇形怪状的,有像一幅画的…还建议我们要多出去走走多写生。后来还看了老师的国画作品,说实在,我看了后很惊讶。老师的山水画和小品都让我觉得是很棒很棒,而且老师的画深深的显露出以书法入画的味道。用笔苍茫朴拙,富有金石味,而且笔笔带劲,不是深厚书法功底,是画不出这么好的作品,希望老师的作品能给更多人知道和了解。

  天妒英才!李老师虽然走了,但他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让我们继续把老师的精神传承下去。

  谢谢您,李老师!

  孙小乐

  天意妒英才,水墨江山齐失色。艺坛倾砥柱,丹青世界并吞声。您因艺术永生!

  第一次与恩师李中原先生结缘是在大一时候,当时李老师教我们书法,第一次看到李老师觉得是个很严肃的人,有点怕。但是慢慢接触发现老师是一个对待学术特别严谨,生活中又是一个很风趣的人(老顽童),上课的时候老师示范我总是趴在最前面,当时脑子里就是两个字"灵动",感觉老师写字像是在画画一样,随性而为。开始觉得老师只是书法大家,但是看到老师每天在教室拿一本册页总是在那里皴来皴去。(一页一页的画,并没有全部展开)我当时就开玩笑说:"我觉得老师您在瞎画。"老师笑了笑,然后说有空来我工作室。那是我第一次到老师工作室见到了展开的册页。当时震惊了!觉得特别好看,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展开的册页作品非常厚实,雄浑大气,高峻雄伟。感觉人如果活在画卷中该多好(那时候才知道国画里有积墨法),老师笑了笑说:"你看下一张。""空灵"只能这么形容。那么大的册页只用了很淡很轻的墨色,这其中的美无以言表。这是两个极致,一个雄浑大气、一个灵动秀丽、一个极繁、一个极简。老师诗书画印样样精通。老师的文章、印章都让我钦佩不已。您说"练不好书法画不好中国画"这将会影响我一生。您不被世俗影响,一门心思做学问,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大师。

 

李中原  《山川为大》  篆刻

  张蒙

  您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稍不满意的作品便不留存。那次我们整理画,有些不满意的,您叫我们撕掉。我们一本一本整理完整和需修改的作品,您说就等着以后哪天放在哪展览,摆放的位置,灯光打的地方您都想好了。您还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张画,有大有小,我们争着抢着,最后决定抓阄,我抽到了3号,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后来我们一个个盖章,拿出了您的印章,我们再次争抢,巴不得把所有的印章都盖上去,您在我们的对面还是边笑边画,那天,我们都满载而归。

  章秀纯

  慢慢的和老师越来越熟,了解到老师的与众不同,对待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开拓新思路、新观念。老师日夜伏耕,对待学术兢兢业业,对待艺术孜孜不倦,涉猎广泛,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文艺理论修养为自己的书、画、印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坚守传统的道路上追求创新,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以致书画印艺术呈现出大气磅礴、高古华兹风貌,独树一帜。

  2013年,老师带着我们历时百来天,冶印四百多方。那段时间老师忘寝废食,心系金石,自己设计自己篆刻,达到痴迷的地步,每每刻出一方精品便兴奋得手舞足蹈,兴致勃勃,和我们分享篆刻的魅力,我们学到了太多太多!

 

李中原先生真正创作《神农架奇观》现场

  石头

  今天我们基本上一个白天都待在李老师的工作室。忙了一天,傍晚老师提议活动一下,大家一起打乒乓球,工作室瞬间被改造成了运动房。老师的球技和他刻印的用刀一样干脆迅猛,我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他几个快攻给杀了下去。在琢磨了一下老师的进攻路数之后,我开始尝试反攻,用低而旋的近球来回应他直而猛的快球,老师被这意外的回击打得有些措手不及连连大叫,并也连连叫好,称赞我肯动脑筋、进步快。但很快他就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守住了他的"王位"。这个原本安安静静的工作室成了喊杀声、击球声、脚步声、欢呼和欢笑声交织的快乐处所。

  陆霞

  老师在病危时要求师母把他从重病区捞出去看大海,看日出、看山河。还记得4年前的10月,我读研一,那是我第一次去深圳,从未见过南方的大海。老师知道后开心地满足了我的愿望,假期开车带我们去写生,观赏大自然,我在车里第一次看到那一片空旷无垠的大海时,我整个心都澎湃了!老师找了个地方停下车,我迫不及待地冲向海边,对着大海呐喊,想和大海诉说些什么。老师说我的性格太像他了,此后,他便叫我“陆疯子”。只要我有一段时间不去老师工作室给字画他看,他就会问我的同学:“陆疯子最近在忙些什么?”

  师母说:她没能留住老师,老师抛下家人一个人天马行空,到九霄去逍遥了;我的同学说:当他们看到老师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不久前还精力充沛的老师竟会变得如此叫人心疼。我没想到老师走得那样急,更不敢相信春节时还和我说过许多话的老师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而这一别竟是一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中原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